這些年你怎么用冰箱?6個誤區你中了幾個
小居使用冰箱少說也有三十余年了(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),結果最近被告知這些年我都用錯了!
開什么玩笑?冰箱誰不會用,小居的冰西瓜、冷飲、雪糕、冰啤酒都靠它,一年四季,小居和它的感情最好哦!用錯?這是赤裸裸的質疑我的智商!
為了證明智商,小居各方搜集資料研究一番。
然鵝……這些年……
我真的用錯了!
尷尬這種事兒,小居怎么忍心自己一個人享受呢!必須把冰箱的使用誤區統統講出來,大家請自行對號入座,一起尬起來!
誤區一:溫度越低越好
小居一直以為,把冰箱冷藏的溫度調的越低,食物就越不容易腐敗,就可以存放的更久一點。
真相是:不同的食物適宜存放的溫度各不相同。比如,肉類臨時存放兩三天適合3-5℃冷藏,鮮牛奶最佳冷藏溫度是1-6℃,如果冷藏區設置為1℃,那就不利于肉類的保存,所以,冷藏區的最佳溫度應該設置在4-5℃,滿足不同食物的溫度需求。
誤區二:裝的越滿越好
一年365天,一天24小時,冰箱是零間斷的在用,一直插著電,所以小居以為,空冰箱也是一度電,裝滿了也是一度電,那就別浪費這一度電,還是裝的滿滿的吧,讓這一度電利益最大化,而且滿滿的冰箱看著會有幸福感(胖子應該有同感吧!)
真相是:把冰箱擠得過滿,會造成熱負荷過大,更耗電,而且還會使溫度高于設定溫度,容易滋生細菌,導致食物變質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遵循“八成飽”原則,給食物及容器間留出一定的空隙,確保冷空氣的正常流通。
誤區三:生熟混放
小居常常買菜回家后,直接把生肉肉、熟食、蔬菜等一起塞進冷藏室,哪有空間就放哪,不會再刻意分區歸類的放置。
真相是:我們平日里買的那些豬肉、牛肉、魚等生鮮食材上面一般都附帶著大量細菌,如果把它們和熟食放在一起,那么寄生在生鮮食材上的細菌極可能會污染熟食。如果你食用這些熟食時沒有加熱,就很可能會生病哦!所以,要盡量避免生熟混放,如果實在避不開,那就用保鮮袋分裝好每種食物,分層存放,防止食品冷凍干燥、相互污染。
誤區四:牛奶雞蛋放門上
牛奶、雞蛋這些幾乎天天要吃的食物小居都放在冰箱門上的盒子里,方便取用。
真相是:一般情況下,相較冷藏室的溫度,冰箱門上的溫度會稍高一些,雞蛋、牛奶及新鮮熟食等食物都屬于易變質的食物,放在門上會導致更快變質。這類食物應放在冰箱內部的架子上或抽屜里。
誤區五:長期庫存
冷藏室的食物小居會經常的更新,但冷凍室就很少關注了,小居家冰箱的冷凍室里至今還有去年春節買的肉,小居覺得食物只要凍在冰箱里就不會壞,那就讓它一直靜靜的躺著唄。
真相是:冷凍食物也有賞味期限,有些食物在冷凍時間過長后,會產生腐臭或異味,這類食物絕對不能再吃。所以冷凍室的食物也要經常更新,那些已經過了賞味期的食物必須果斷扔掉。小居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常見食物可冷凍的最長時間表,僅供大家參考。
誤區六:解凍的食物再放回冰箱
有時候,我們會將解凍后吃不了的那部分食物再放回冰箱,畢竟,勤儉節約是美德。
真相是:食物在解凍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滋生細菌,解凍后再重新放回冰箱,不僅自身會進一步繁殖細菌,還會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物。所以,冷凍食物吃多少取多少,取多了寧可浪費也別再放回冰箱啦!
怎么樣?看完這些,你們有多尷尬呢?
評論:
目前沒有評論內容。